-
长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系列报道之六优化收入分配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据统计,2022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9年分别增长10.4%、21.7%。
近日,我市印发《优化收入分配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作方案》,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列出了“时间表”、绘制了“线路图”。
城镇新增就业每年达到8千人以上;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万元;
家庭年可支配收入8—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70%以上;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80元;
……
根据《方案》,到2025年底,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就业水平、社会保障等主要指标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35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收入和财富格局更加优化。
如何把优化收入分配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线路图”变成“施工图”?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调高”“扩中”“提低”上统筹用力,加快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就业,是民生之基。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我市将聚力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重大政策规划、重大工程项目、重大产业布局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优先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确保每年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00人以上。
稳就业,离不开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我市将强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推进河南省“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广泛应用,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健全完善“共享用工”制度,破解企业用工荒、招工难问题。
对于重点群体,我市将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三支一扶”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培训、托底安置和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也是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方式。健全创业扶持政策,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完善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每年开展创业培训450人以上。多措并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每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500万元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确保技能人才每年新增16000人以上,推动全市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支持企业依法依规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持续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发展,根据需求精准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
深化工资收入分配改革,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经济学家们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让每一个人都享受到发展成果。
《方案》指出,我市将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指导,完善最低工资制度,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合理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深化市属国有企业工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同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以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为核心,坚持工资收入向基层倾斜导向,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
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规范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房管理。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支持企业实施灵活多样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鼓励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建立健全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制度。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与农户开展订单收购、服务带动、股份合作等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推广“飞地抱团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模式,推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对于中等收入群体,我市将实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增长计划,健全扶持中等收入群体后备军发展的政策体系,提高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轻中等收入家庭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压力,稳定中等收入群体,优化中等收入社会结构。实施党群创业共富工程,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探索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对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方案》指出,将从4个方面入手——
实现社会保障应保尽保。巩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成果,促进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落实缴费困难群体帮扶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加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重点推动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等单位和人群积极参加失业保险。探索新型工伤保险参保方式,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工伤保险,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规范发展。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
落实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长期待遇调整工作,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推广社保数字证书,落实社保业务办理“不见面”“网上办”服务模式。
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作用。保障劳动者获得报酬的权益,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建筑工程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有关要求,压实属地政府、行业监管及工资支付主体责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查处欠薪案件,确保劳动者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切实维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益。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查处招聘过程中的虚假、欺诈现象,强化劳务派遣用工监管。探索完善网络约车、网络送餐、网络主播、快递物流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各方利益的交汇点,统筹财政资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为缩小群体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方案》表明,我市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用好财政直达资金、发挥土地出让收入对农业农村发展支持作用、创新涉农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方式、发挥税收调节收入作用,促进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此外,《方案》指出,将发展壮大慈善组织、强化慈善作用发挥、激发慈善发展活力、提升监督管理水平,通过高质量发展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确保共同富裕的目标如期实现。
全媒体记者/赵燕宇版式/李耀杰 审校/文洁 终审/郑留洋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