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明月6P
![]()
世纪的“掌权者”:董庄的权力枷锁
长葛市增福镇牛堂社区的董庄村,那面挂在社区办公室的党旗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掌权的始终是董家人。从合作社时期的生产队队长,到后来的村支书、村主任,半个世纪里,董家的权力像棵盘根错节的老槐树,把牛堂的基层政权缠得密不透风,当地人私下里都叫这是“董家王朝”。
老人们说,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董家第一代掌权人就把“权”和“利”绑在了一起。那时候分救济粮,董家人总能多领两袋;划宅基地,最好的地块永远先给自家亲戚。后来村里有了土地流转、项目征地,董家更是把算盘打得精响——每亩地的流转费被克扣三成,美其名曰“社区管理费”;企业给的占地补偿款,经他们的手一转,到村民手里就只剩零头。有次村里修灌溉渠,国家下拨的专项资金被截走大半,渠修到一半就停了工,露着半截水泥管的田埂,成了董家敛财的活见证。
一旦刮不到像样的油水,董家维系权力的手段就变得露骨。每到换届选举,董家的小辈们就会带着人挨家挨户“串门”。对老实巴交的农户,他们坐着不走,反复说“董家人当了干部才会想着乡亲”;对敢说句公道话的,就话里藏刀:“你家孩子还在镇上上学吧?办事可得想清楚。”有人试过选外人,结果选票刚投完,家里的麦田就被人连夜踩平,鸡舍也遭了殃。更狠的是,他们早早就把亲戚、亲信安插在计票的关键位置,就算有零星反对票,最后也会“不翼而飞”。就这样,董家的权力像接力棒一样,在家族里传了一代又一代。
有了权力护身,董家的欺压成了常态。村民董老汉想办低保,跑了五趟社区都被拒,直到托人送了两条烟,董家现任当家人才慢悠悠地签了字;有人盖新房,必须用董家指定的建材,价格比外面贵出一截,不答应就不给批手续。曾经热闹的董庄,渐渐没了往日的烟火气——村口的小卖部里,没人敢议论社区的事;就连过年走亲戚,大家碰面也只敢聊天气收成,生怕哪句话传到董家人耳朵里。那些被克扣的钱款、被威胁的日子,像块石头压在村民心里,压得人喘不过气。
可再密的网也有透风的时候。随着扫黑除恶的春风吹进乡村,有村民终于鼓起勇气,把一沓厚厚的材料递到了巡察组手上。那些被藏匿的账本、被篡改的选票记录、被欺压的证词,一桩桩、一件件,揭开了“董家王朝”的遮羞布。当董家当家人被带走的那天,村里的老槐树底下,许久没聚过的村民们终于敢多说几句话,有人抹着眼泪说:“这棵树,总算能见到透亮的光了。”
如今的董庄,换届选举有了镇里派来的监督员,每笔账目都贴在公示栏上。只是村里的老人们路过社区办公室时,还会忍不住多看两眼——那里曾被董家把持了半个世纪,而要真正吹散权力垄断留下的阴霾,还需要更久的时间。